导语: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宣城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省直管县、放管服、农房抵押贷款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该市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抓住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契机,与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作进一步深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省外资金位居全省前列。
经济稳中有进,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近年来,宣城市经济发展呈现众多亮点,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在全省位次前移,宣城和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级开发区,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成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宣城持续开展“城市建设年”、“交通会战年”活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55平方公里,合工大宣城校区等城市配套项目建成。合福高铁在宣城三站贯通,建成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市,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该市 “六城同创”深入开展,实现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两级跳”,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绿色化示范城市。
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宣城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省直管县、放管服、农房抵押贷款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该市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抓住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契机,与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作进一步深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省外资金位居全省前列。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宣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关开检,对外投资总额超过4亿美元。该市确保了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80%以上,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创成省级卫生城市及全省首个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摄影之乡和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城市形象片《美在宣城》获国际大奖,文化名市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着力打造要素汇聚的综合枢纽之城,提高集聚辐射带动力。加快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构建以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为骨干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大力实施干线公路提升、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着力增强城市承载力、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坚持以产业发展支撑城市发展,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建设。完善“一城四片区”城市格局,推进城市数字化、精细化、网格化,加快中心城区一体化。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和城镇 “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强化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建设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推动企业境外上市、境外研发和跨国并购。